让我们一起走进普希金的故事吧

pxj.jpg

普希金的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作家。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自由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5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任命为宫中低级侍从。1836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1837年2月10日,因决斗负伤而死。

主要作品

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体裁

1814

《致诗友》

诗歌

1817.03

《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

诗集

1817.07

《自由颂》

诗歌

1818

《致恰达耶夫》

1817.09

《乡村》

1820.03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1820.09

《白昼的巨星已经黯淡》

1821

《致奥维德》

《高加索的俘虏》

1822

《强盗兄弟》

《英明的奥列格之歌》

《囚徒》

1823

《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

《我是荒野上自由的播种者》

《生命的驿车》

《波涛里,是谁阻止你的奔泻》

1824.10

《茨冈》

182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十月十九日》

《冬天的晚上》

《鲍里斯·戈都诺夫》

悲剧

《努林伯爵》

诗歌

1824.09

《在自己祖国的蓝天》

《斯金卡·拉辛之歌》

《承认》

1827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夜莺和玫瑰》

《阿里翁》

《1827年10月19日》

1828

《波尔塔瓦》

1829

《夜幕笼罩着格鲁吉亚山冈》

《给一位卡尔梅克女郎》

《顿河》

《高加索》

《波尔塔瓦》

1830.08

《吝啬骑士》

悲剧

《莫扎特和沙莱里》

《石雕客人》

《鼠疫流行时的宴会》

《科隆纳一人家》

诗歌

《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

童话

《母熊的故事》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1831

《萨尔坦皇帝》

小说

《罗斯拉甫列夫》

给诽谤俄罗斯的人们》

诗歌

《波尔金诺周年纪念》

《回声》

1833

《青铜骑士》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童话

《死公主的故事》

《秋(断章)》

诗歌

《黑桃皇后》

小说

1834

《金鸡的故事》

童话

1835

《埃及之夜》

小说

《骑士时代的几个场景》

悲剧

《1829年远征期间埃尔祖鲁姆旅行记》

特写

1836.04

《上尉的女儿》

小说

1836.11

《我为自己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诗歌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美的和谐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创作的精神实质是对美的和谐的追求,但这里的“和谐”并不是一味地指各部分之间的融洽与“友好”,而且也包含着冲突。这种冲突在普希金的创作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精神与肉体,英雄主义与田园气息,悲剧精神和乐观原则,这就构成了作品潜在的或深层的二元对立精神;同时,这种二元对立精神体现出创造性和艺术力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普希金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现代 ·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诗人进而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